金秋時節,國內外塑料業界人士的目光聚焦于亞洲最大的展覽場館--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第七屆亞太國際橡塑工業展覽會”于2004年9月9日~12日隆眾召開。42000平方米的宏大展出面積,匯聚了600余家國內外的優秀企業,集中展示了塑料橡膠行業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本屆展覽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行業盛會,成為塑料橡膠行業開拓市場、加強合作、交流信息的平臺。據了解,這次參展商中有95%以上是塑料機械企業,為此,HC360慧聰網塑料行業頻道通過與塑料機械參展商廣泛交流,總結了我國塑機行業發展現狀及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塑料機械制造工業高速、穩定發展,不僅在量上急劇增長,在質上也得到了顯著提升。目前,我國塑料機械制造工業正處于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關鍵時期。
我國成為塑料機械生產大國
據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塑料機械工業總產值128.21億元,是1993年37.23億元的3.44倍,年均增長13.50%;銷售金額122.06億元,是1993年的3.40倍,年均增長13.28%;出口5.83億美元,是1993年0.29億元的20.10倍,年均增長41.57%,其中1998年出口首次突破1億美元,到2003年期間,年均增長35.85%。2003年出口金額占當年工業總產值的37.90%。
塑機制造技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近十幾年,我國塑料機械制造技術進步速度加快,產品在主要綜合經濟技術指標(包括溫度控制精度、單位重量原料成型能源消耗、塑料成型精度和機器的生產效率)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我國部分企業的塑料機械制造技術已經進入國際先進行列,總體上說,國產塑料機械制造技術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其中,主要綜合經濟技術指標的先進程度與設備密切相關,與設備生產線的每一配置技術有關。這些指標影響到節能、省料、制品的市場競爭力等,是設備為用戶制造效益最大化的必備條件。
溫控精度:國產設備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前,溫控精度為±℃,九十年代中期為±3℃,目前普遍達到了±1℃,部分先進企業達到了±0.5℃,與當今國際先進技術在同一水平線上。
單位重量塑料成型能耗:目前,國產設備能耗與國際先進設備比較,基本上相同。如加工包括PA、EVOH等高阻隔材料在內的多層共擠吹塑薄膜生產線,目前國際先進水平塑料成型能耗在0.4kw/kg左右,而廣東金明塑膠設備有限公司制造的同類設備已達到0.3~0.37kw/kg。
塑料成型精度:提高塑料成型精度,不僅意味著塑料制品品質的提高升,也意味著節省原料、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在成型精度上,國產設備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仍有一定差距。但是,近年來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制造的設備成型精度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如國際先進設備生產的0.015~0.2mm共擠吹塑薄膜,厚度精度在±5%以內;廣東金明塑膠設備有限公司制造的同類設備,薄膜厚度精度已達到±3~4%。
機器的生產效率:高速、高效、高產能是近年國際塑料機械制造發展的趨勢,如小型精密注射機空循環時間<2秒,螺桿直徑45mm的單螺桿擠出機最大塑化能力>200公斤時。我國在提高機械生產效率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市場廣闊,國內三資企業和國際市場成為拓展重點
國內三資企業。近年來,我國塑料加工總量處于快速增長的狀態和對不同層面特別是高性能塑料機械的需求,不僅為我國塑料機械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同時也造成了進口設備多年來一直處于高位而且還繼續增長的態勢。
塑料機械在國內市場容量中,按臺數或產能計,國產設備占左右,進口設備占25%;按金額計,進口設備占75%左右,國產設備占25%,而且近兩年還呈下降趨勢。
2003年,進口金額中的55.78%即21.96億美元的設備是外商作為投資進口的。進口設備(按金額計)中的71.44%流向三資企業。這說明國內市場容量的增長、外資的投入是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意味著國產塑料機械難以進入三資企業。
國際市場:國產設備正經受著國際市場的考驗,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塑料機械制造水平的提高。我國塑料機械批量進入國際市場僅有幾年的歷史,但是增長速度較快。2000年以來,出口金額已占全行業總產值的1/4~1/3。因此增加出口已成為帶動我國塑料機械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國產塑料機械出口不僅在數量上快速增長,而且在出口地區上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從主要出口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逐步轉向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或比較發達的國家。據統計,2003年出口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及亞洲的日本、韓國、泰國和港臺地區的已占我國當年出口額的61.48%。
總之,我國塑機行業的發展存在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三資企業、國際發達和較發達國家和地區應成為今后國產設備重點拓展的市場。
我國塑機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經過5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高速發展,我國塑料機械制造已經形成了一支有較高水平的研究、設計、加工和經營隊伍,并具有較先進的裝備條件和較完善的國內市場并向國際市場延伸擴大的營銷網絡的完善的工業體系,具備了與國際接軌的基礎條件。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第一次海外同行進入大陸的潮流主要是港臺地區的同行。目前,正在逐步形成的第二次海外同行通過獨資和合作辦企業進入中國的潮流。對提高我國塑料機械制造技術將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次進入中國的主要是發達國家的同行,如德國的巴登費爾德、克勞斯·瑪菲、科倍隆,日本的東芝、宇部等,帶來的是國際先進水平的制造技術。由此,中國塑料機械制造技術總體上進入國際先進行列不在遙遠,中國國產設備遍布世界各地將成為可能。
發達國家的同行進入中國,對提高國產設備制造技術整體水平是個機遇。同時,對現有的包括港臺在大陸的國內企業來說,則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且,過度競爭、價格低廉、效益下滑、企業管理水平低下、營銷理念落后及行業缺乏凝聚力、服務管理不到位等將是提高塑料機械制造技術提高的絆腳石,亟待解決!
總之,我國塑料機械要和國際先進技術競爭,真正的成為塑機強國,唯一的出路就是找準自身的相對優勢并充分發揮,才能把自己真正變強,才能有更多的現有的國內企業制造技術與國際先進技術共舞!